双拥共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武工作 > 双拥共建 > 正文

渡江老兵李剑锋:

穿着“革命到底”绣鞋横渡长江

编者按:70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如今,硝烟散去,往事依稀,精神永存,值得铭记。让我们走进江苏省军区南京第24干休所,聆听新四军老战士李剑锋讲述当年,为新时代的强军事业加油。

□李剑锋 口述 黄涛 整理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春节期间,我所在的34军101师302团先后驻过安徽的滁县、来安等地。按照上级指示,部队进行横渡长江的准备工作。

针对大多数指战员是北方人的特点,部队开展旱地划船,或者在小河沟里进行划船转圈的训练,以增强抗晕船能力。大多数指战员不习水性,听说要过长江不免有点担心:一是担心江水深,都说长江不见底;二是担心江豚,北方人没见过江豚,说是江豚能顶翻江里的船。

针对这些情况,除了普及有关长江的自然常识之外,鼓舞士气也非常重要。我们有句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还有歌曲:“今年是个胜利年,全国胜利在今年,同志们再努一把劲,打到南京过新年。”通过教育,革命必胜的信心在部队中空前高涨。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渡江战役之前,地方各级政府征集了大量船只,征召了大量船工。船上有经验丰富的船工,还配备了干部骨干,确保能顺利渡江。船工见到渡江部队的指战员,拍着胸脯:“请放心,我们保证把你们送过长江去!”我们的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同样鼓舞着他们。就这样,军民团结一起渡江士气高昂。

解放仪征城,解放十二圩,胜利渡过长江……现在回想起来,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革命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部队南下时,支前的民工就一直跟着我们,不仅为我们运送弹药粮草等辎重,还组织担架队,上前线抢救伤员。参加支前的妇女们还给部队指战员赶做布鞋和挎包。至今我还记得,当时送给我的一双鞋子,在鞋帮上绣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鞋头绣有“革命到底”四个字。我就是穿着这双鞋参加解放十二圩、横渡长江战役的。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不久,34军进驻南京担任警备任务。我们团也奉命调往南京,驻在城北迈皋桥。此时我已由2营副教导员调任团组织股长。“总统府”内已恢复得井井有条,各种摆设均保持原貌,台历定格在历史将永远铭记的4月23日!由此可以看出我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以胜利军人的身份参观“总统府”,一时感想颇多,更坚定为人民的彻底解放,继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人物小传

李剑锋,原28军副政委,江苏省军区南京第24干休所离休干部,1926年11月生,1941年4月参加革命,渡江战役时任34军101师302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2次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先后多次被省、市、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教育发展先进个人,2015年作为离休干部代表赴京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018年获评南京军中好人。(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9年4月22日)

渡江老兵的长寿秘诀:和孩子们在一起

□通讯员 黄涛

现年94岁的李剑锋老首长经常被人问到:“工作和学习起来没日没夜,精力怎会那么旺盛?”他总是笑着说:“我有自己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好像又回到儿童团,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快乐。”

自1985年离休进所后,他以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己任,在关爱、教育、培养青少年方面,付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兵的心血。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有义务把过去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把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勿忘历史,珍惜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30多年来,李剑锋宣讲红色故事,足迹遍布大江两岸,为了提升宣讲效果,他学习电脑、微信,和年轻人一样潮,作词作曲、边讲边唱,用各类物件,还原历史场景,情景教学,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他还为希望工程捐款,先后帮助2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鼓励他们独立自强、努力拼搏,做对社会有用之人,做国家的栋梁之材。有人跟李老开玩笑说:“您平时对自己那么抠,对孩子却很大方啊!”他平淡地回答:“和流血牺牲的战友相比,现在敞开口袋为孩子们做点小事算得了什么!让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9年4月22日)

编者按: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70年波澜壮阔,70载风雨兼程。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两位曾经的“水兵”将自己最难忘的记忆、最深切的热爱娓娓道来。唯愿人民海军明天更美好!

难忘生命中那段海军情

□仓晓

虽然离开海军已10年,但在人民海军70岁的生日之际,总想写点什么,记录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2年,我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从军报国,并在全县上千应征者中成为唯一一名海军潜艇兵!父母为我感到高兴,邻居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经过8个月的新兵训练和无线电专业学习,我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新兵分配时,我主动选择了偏远又艰苦的某潜艇部队。

记得第一次出海,天还未亮,就在哨声中匆匆起床。进入战位,“咣当”一声,水密门关闭,完全与外界隔绝。进入水下航行后,呼吸间都能感觉到空气在鼻孔下流动,加上艇内昏黄的灯光……不一会我就抱着垃圾桶吐了起来,直到吐出黄黄的胆汁。后来,随着出海次数多了,呕吐的情况有所改善,也渐渐适应了潜艇训练生活。在潜艇部队三年,虽然环境艰苦,我却萌生了为崇高的海军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

1996年,我考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现海军航空大学)学习导弹专业,毕业后,我又一次选择了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海军某部。驻地地处一线,战备任务繁重。我静下心来,安心工作,任务紧急时,我与战友们吃住在弹库,精心检测,确保每一枚导弹都能成功发射,直捣目标,想来也是引以为荣的事情。

2009年底,我从驻香港部队调入南京警备区工作。此后,也多次到海军部队学习参观,特别是近年来,有机会参加某舰艇的下水和入列仪式,身在现场更感心里难舍的海军情。海军是我部队生活的第一站,她让我学会面对苦难,笑对困难。17年海军生涯,我辗转了北海、南海、东海海军三大舰队。我为生命中有这段经历而自豪。

尽管离开了海军部队,但我一直关注着海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海军建设日新月异,海上维权、亚丁湾护航、也门撤侨、航母入列等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无不证明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者现任高淳区人武部部长)(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9年4月22日)

转业军人的海军情怀

□王治保

我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从小在长江、浠水河中浸泡长大,对水有着极深的情感,梦想长大后成为光荣的海军战士,站在军舰甲板上,乘风破浪,守卫祖国的海疆。1995年7月大学毕业,我携笔从戎,被特招到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担任教员,开始了自己的海军生涯。

入伍第一课就是到青岛海军某学院接受军训。1995年9月21日,是我第一次登上军舰出海的日子。因为是第一次上军舰、出远海,特别兴奋,天还没亮就和战友们起床整理行装,坐等队长的起床哨声。

上了舰,到了外海,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当一名水兵的辛苦和不易。当时海上风浪并不大,最多就三四级,我们一群从没出过海的学生兵都吐得稀里哗啦,脸色苍白。十天下来,大家都瘦了一圈,但一下子成长了不少,也真正体会到当一名海军卫士、长年在海上巡航意味着什么了。

1995年11月,经过4个月军训后,我来到海军某基地炮兵连挂职锻炼。连队在一座远离市区的山顶上,我在这里度过了非常难忘的6个月。印象最深的是某晚在山顶哨所站岗。天下着雨,风也很大,站在哨位上,耳边是一阵又一阵呼呼的风声,还有树叶哗哗的怪声,像是有人在哭泣……令人毛骨悚然!我紧紧抱着枪,反复唱着《人民海军向前进》:“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谁敢来侵犯,就叫它灭亡!”、《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第二天一大早,班长问:“昨晚是谁站岗唱歌的?唱得这么难听,害得我一夜都没睡着。”

我就这样从一个胆小、文弱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战士。2007年11月,是我海军生涯的最后时刻。11月15日,我脱下喜爱的蓝色军装,离开了热爱的海军事业,到南京市民政局报到上班了。一转眼十多年过去,可我的心从没离开过自己热爱的海洋和海军事业。(作者为南京市级机关转业干部)(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9年4月22日)

上一篇:“520”解读双军人家庭的“强军密码”

下一篇:冒着炮火堵船洞跨过长江

版权所有 © 南京财经大学 党委保卫部、人民武装部、保卫处

电话:025-86718116(仙林);025-83494110(福建路)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社交媒体
南财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