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共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武工作 > 双拥共建 > 正文

“520”解读双军人家庭的“强军密码”

□通讯员 徐兵 杨沐 刘光亮

“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夫妻俩身披戎装对家庭意味着什么?“夫妻兵”或许有一些“神秘”,但在军人心中,那是一种荣耀,一种理解和支持,一种幸福的坚守和对爱的执着,更是为了强军伟业甘愿作出的牺牲奉献。“520”爱情表白日,让我们走进东部战区某部四个“双军人”家庭,从妻子的独特视角,感受一段他们不同寻常的酸甜苦辣。

千里相思化成一桌“忘忧饭”

讲述人:林雅芬(某部助理工程师)

有人说,“假如没有记者的存在,这个世界将变得黯然失色”。结婚前,我觉得这个职业很风光。结了婚才发现,我太“天真”了!

丈夫是一名军事记者,常年各地出差、加班写稿,风里来雨里去。别人逢年过节往家里跑,他却总在这个时候往外跑。孩子出生后,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忙乱。每当我憋着火准备“发作”时,他就拿出看家本事——做一桌我最喜欢的饭菜,并且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全部家务!他厨艺超棒,特别是蛋炒饭已经炉火纯青。为了哄好孩子睡觉,他还学我假装喂奶,没想到这招很奏效。

去年,他调到了北京,我在南京。两地分居相隔千里,让我很不适应。好在他规划能力很强,连柴米油盐这样的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从不让我操心。为了减轻我的心理压力,他常常加班加点、不眠不休地赶工,披星戴月地飞驰在高铁上,只为当初那一句承诺的“陪伴”。看着桌上厚厚一叠往返车票和他风尘仆仆的样子,还有那一桌凝结相思的“忘忧饭”,就想喊一句:亲爱的,你辛苦了!

“逼”出来的“全能丈夫”

讲述人:徐俊霞(某部工程师)

我的爱人魏克银是陆军工程大学某教研室的讲师,更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三个家庭的依靠。我忙于各种演训保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半夜才回家。电话里,他总是那一句:“你放心吧,家里有我。”结婚多年,他也被“逼”出了一身绝技,买菜洗衣做饭、辅导孩子、照顾老人等样样精通,安排得井井有条。夜深人静,孩子们入睡后,他才继续进行备课和科研。

去年,大儿子因病三次赴上海检查治疗,当时正值某任务关键时刻。“你好好忙工作,孩子有我在!”他坚决不让我请假耽误工作,自己独自陪伴照顾儿子住院治疗……

我没有当好一位母亲。但我知道,我们有着同样的节日、名字、口令……正是因为有着太多的“同样”,我们才走到一起,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所幸,我的孩子们有一个能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好父亲。亲爱的,你是我此生最好的遇见!

俺家有个“朱政委”

讲述人:毕一阳(某部指导员)

我的爱人姓朱,在某基层单位。我们都是政治主官,一个指导员,一个政委。虽然同在一座城市,由于战备值班和基层部队的特殊性,相聚的日子并不多,不是两地分居亦像两地分居。

2016年我们迎来宝贝女儿,也带来“甜蜜的负担”。由于工作繁忙分身无术,平时都靠年过六旬的婆婆照顾孩子、打理家务。为此,老朱还专门做我的思想工作,让我放手带兵,不要分心走神。逢到我加晚班,他为了能让孩子睡得早一些,只好带她使劲玩耍消耗体力,结果自己也累得够呛。等我到家孩子早已酣睡,他再披上衣服去办公室加班……“交替换班”那一幕,我总是很温暖,也很心疼!

也许都是政治干部的缘故,工作和生活有了矛盾,我们从不埋怨对方,而是相互理解、鼓励和支持。老朱常说,只有做好榜样,才能带好部队,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更加庆幸的是,每当工作遇到阻力和困难时,俺家善解人意的“朱政委”总会第一时间帮我捋思路、教方法、耐心开导,第二天我又“满血复活”了。

追逐9200公里的“跨洋之爱”

讲述人:季夕飞(“模范通信女兵连”连长)

江苏南京——黎巴嫩贝鲁特,相距超过9200公里的两座城市,埋下了我们爱情的种子。两年前的春天,通过家人介绍,我认识了俞祎,一名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的中国军人。

他在国外执行任务很忙,我那时刚任连长,工作千头万绪。别人恋爱花前月下,我俩全靠越洋电话。我们之间有5个小时的时差。每天可以打电话的时间只有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宝贵的2个小时,还要趁我没加班。直到结婚领证那一天,我俩见面的次数还是“个位数”!

在国外他负责保护重要目标。相恋的每一天,我都心惊胆战,有时夜里都会惊醒。每次维和的时候,两国军队都要一起通宵搞方案,国外饮食他吃不惯,我想给他邮寄食品,但邮费太贵了,他不让,没舍得。异地恋很痛苦,更何况是“跨国恋”,大家劝我考虑清楚。可我也是军人,我不懂他谁懂他?

爱人驻地在云南,为了忙结婚的各种证明材料,他有限的假期不停地往返在南京和昆明的航班上。难得的休假时光,他都会来连队陪我上班。

经过了700多个子夜无眠,今年3月8日,我终于把9200多公里外的爱人“拽”到身边,组建起一个崭新的小家庭。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拍婚纱照,他又踏上了执行任务的征程。(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9年5月20日)

难忘军旅:半根背包带

□肖日东

我书柜里有根盘了一半的背包带,每次拿起它,总不由自主地想到年长我三岁的班长陈红春,四川雅安人,眉清目秀,1米8的大个,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1999年12月初,我从潇湘大地入伍到了渭北高原。从“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象牙塔到“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训练场,最大的苦恼不是生活不适应,而是体能差,包括5公里跑总是跟不上,让班长很着急。

一天,得知我有考军校的想法后,班长拿着一根背包带,对我说:“考军校,体能是第一关!以后每天中午你来找我。”见我一脸茫然,他不由分说地把背包带一头捆住我的腰,一头捆着他的腰,“跟着我的节奏一起跑,跑上一个月,肯定能提高!”

早春二月的渭北高原寒风刺骨,每天中午班长带着我,围着训练场跑上半小时。我跑不动时,班长就用背包带拽着我,并且不断地告诉我怎样调整呼吸,怎样调整步伐。整整一个月,我的体能渐渐地从连队的老末变成了中游以上。

有了班长的鼓劲,我对考军校充满了信心。白天,我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晚上熄灯后,我点上一根蜡烛躲在学习室里复习文化知识。然而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最终还是以2分之差铩羽而归。得知我落榜的消息,班长再次把我拉上了训练场。用的还是那根背包带,一头连着我,一头连着他。

由于还没走出落榜的阴影,我始终跟不上节奏。见我这样的态度,班长气不打一处来,用劲一拽,没想到背包带“嘣”的一声,断成了两截。班长手里拿着那半根背包带愣了一下,然后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小子,看看这根背包带,最开始带你跑的时候,它是全新军绿色的,可现在都让汗水泡白了!打起精神明年再来,就像这背包带一样,不让汗水浸一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它的韧劲有多大!”

班长的话让我走出了失利的阴影,全身心地投入到连队训练。当兵第三年,我终于考上了军校。

离队报到前,班长特意把半截背包带送给我。后来,生活中遇到不顺时,我总会拿起这半截子背包带,想起渭北高原的军营,凛冽的寒风,班长的帮带。

班长,你在家乡还好吗?(作者为军转干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原干事)(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9年5月20日)

双拥短波:

南京市举行双拥新闻培训

5月13日,为落实“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大培训”的要求,南京市双拥办举行双拥联络员和新闻干事培训,驻宁部队双拥联络员、新闻干事、报道员和各区、街镇、社区的双拥干事等参加培训。培训邀请军地作家、教授、记者、编辑等就新时代双拥新闻写作进行专题辅导。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栖霞区双拥办、某部干事曾庆豪、玄武区太平门社区尹璐进行交流发言。钱德胜 居怀香 练红宁

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干部培训开班

5月17日,为期三天的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提高政治素质 增强党性修养”干部主题教育首期学习轮训班在南京市委党校开班。轮训学员聆听了退役军人典型、时代先锋张云泉和南京市委党校教授讲课,到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终点静海寺和渡江胜利纪念馆现场教学,并就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据悉,为提高新组建部门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今年将安排20场次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培训班。刘敏

南京召开双拥模范城创建意见对接会

5月10日,南京市双拥办召开部分部门双拥模范城创建意见建议对接会,就双拥模范城创建征求意见进行分析研究。此前,市双拥办和南京警备区政治工作处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及书面征求意见形式广泛听取了驻宁部队对南京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意见和建议,市双拥办对各单位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汇总,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对接为下一步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奠定创建基础创造了条件。钱德胜 练红宁

秦淮金监局请百岁红军讲长征

5月10日,秦淮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走访107岁老红军秦华礼,听革命老前辈亲身讲述革命故事,共话“长征精神”。王光华 刘希德(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9年5月20日)

上一篇:镌刻在铿锵词赋里的“巾帼战魂”

下一篇:穿着“革命到底”绣鞋横渡长江

版权所有 © 南京财经大学 党委保卫部、人民武装部、保卫处

电话:025-86718116(仙林);025-83494110(福建路)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社交媒体
南财保卫处